抗抑菌效果评价是指评价抗菌产品对微生物(如细菌、真菌等)抑制作用的一种实验方法,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悬液定量抑菌试验、载体浸泡定量杀菌试验、振荡烧瓶试验、试管二倍梯度稀释法和琼脂扩散定性试验等。抗抑菌效果评价-第三方检测中心,中科检测提供抗抑菌效果评价服务,具有CMA,CNAS资质。
抗抑菌效果评价目的:
为了评估抗菌产品对微生物(如细菌、真菌等)抑制作用的有效性。通过这些评价实验,可以有效地评估抗菌产品的抑菌效果,进而为产品的研发、改进和上市提供有力的依据和支持。
抗抑菌效果评价方法:
通常分为液体抑菌试验和载体抑菌试验。液体抑菌试验适用于液体抑菌产品,如抗菌洗手液等。试验时,将样品和对照品分别加入无菌试管中,然后将适量菌液加入试管中,混合均匀后静置一定时间。最后观察试管中细菌生长情况,记录抑菌圈直径大小。载体抑菌试验适用于膏体或半固体凝胶类、黏稠状抑菌产品,如抗菌牙膏等。试验时,将样品涂布在平板培养基上,然后将不同浓度梯度的菌液涂布在样品周围,静置一定时间后观察抑菌圈直径大小。
抗抑菌效果评价试验菌种:
1.细菌:金黄色球菌、大肠杆菌、铜绿假单胞菌、白色念珠菌、分枝杆菌、枯草芽孢杆菌等
2.病毒:腺病毒5型(ATCCVR-5);单纯疱疹病毒(ATCCVR-1493);带状疱疹病毒(ATCCVR-1433);肠道病毒EV71(ATCCVR-1432);柯萨奇病毒A18(ATCCVR-176);冠状病毒229E(ATCCVR-740);流感病毒H1N1(ATCCVR-1469);轮状病毒(ATCCVR-2018);流感病毒H3N2(ATCCVR-544);脊髓灰质炎病毒等
3.霉菌:黑曲霉、绳状青霉、土曲霉、宛氏拟青霉、绿色木霉、赭色青霉、短柄帚霉等
抗抑菌效果评价流程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:
准备试验样品:从不同批次中取样,将样品置于37℃温箱中平衡至室温。
制备菌悬液:从接种环上取菌落3-5个,放入盛有20~30mL灭菌生理盐水试管中,振荡试管使菌落充分溶解,制成菌悬液。
调整菌悬液浓度:用接种环取一滴菌悬液,接种于血平板上,根据菌落数目的多少来判断菌悬液浓度的适宜与否。
贴放样品:将样品贴放在平板表面,用无菌镊子轻压样品,使其紧贴于平板表面。
接置平板:将平板翻转过来,使样品的一面紧贴培养基表面,再放入37℃温箱中培养24小时。
测量抑菌圈大小:用游标卡尺测量抑菌圈(包括样品)的直径。
数据分析:根据抑菌圈的大小来判断抗抑菌效果的好坏。同时可以设置阳性药对照和供试药的不同浓度等进行多次重复。
出具报告:根据分析结果出具抗抑菌效果评价报告。
抗抑菌效果评价-第三方检测中心